西游记
吴承恩

第13回 三打白骨精

唐僧在五庄观吃了那人参果后,真像是脱胎换骨一般,神清气爽,身轻体健,一连赶了几天路,也不觉疲倦。

这天上路,经过一座高山,悟空走在马前,把铁棒横担在肩上,一路牵马爬上高崖。只见这山虎狼成群,长蛇拦路,阴风阵阵,惨雾重重。唐僧在马上暗暗心惊肉跳,孙悟空却施展开手段,挥舞铁棒,大吼一声,吓得满山狼虫虎豹四散奔逃。师徒们走到半山腰,乱石林立,草木丛生。唐僧说:“悟空,我走了一整天,肚子饿了,你到哪里去化些斋来吃。”悟空赔笑道:“师父好聪明。这半山之中,前不靠村,后不近店,有钱也没卖东西的地方,叫我到哪里化斋去?”唐僧见悟空顶嘴,心中不快:“你这猴子!想你当年被压在两界山下,难以行动,亏得我救你性命,让你做了我的弟子,谁知你这样懒惰!”悟空不服道:“弟子也蛮勤快的,哪里懒惰了?”唐僧说:“你既然勤快,怎么不去化斋给我吃?我肚子饿了,怎能赶路?”悟空无奈,只得说:“师父莫怪,少说几句儿吧。我知道你尊贵,要真个违抗了你,便要念那紧箍咒。你下马坐一坐,等我找户人家化斋去。”

悟空一纵身,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圆火眼金睛,四下观看。只见西方路上荒凉寂寞,并无人家。又往正南方看去,看见一座高山,山的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心中欢喜。悟空从半空落下,对师父说:“师父,有吃的了。”唐僧忙问:“有什么可吃的?”悟空说:“这附近没有人家可以化斋,那南山上有一片红点,一定是熟透了的桃子,我去摘几个给您充饥。”唐僧大喜:“有桃子吃,也就不错了,快去!”悟空取了紫金钵盂,驾起祥云,一个筋斗翻过去,留下飕飕冷风,人早到南山摘桃去了。

学习·借鉴

阅读能力点

通过师徒二人的对话描写,突出了唐僧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乃至迂腐顽固的性格特点,同时流露出唐僧内心中对悟空的不满,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构思精巧】

俗话说“山高必有怪”。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悟空去南山时,惊动了这妖怪。她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那唐僧坐在地上,心中不胜欢喜,想道:“好运气!几年间都听人讲东土大唐的和尚去西天取经,他本是个有道行的,是佛祖弟子金蝉子下凡。有人吃他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今天真个是我的福气!”

妖精正要上前捉唐僧,只见长老左右护卫着两位大将,不敢近身。你说这两员大将是谁?就是八戒、沙僧,他两个虽然本事有限,但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威风犹在,因此妖怪不敢近前。她转念一想,自言自语道:“看我使个法子,戏他一戏。”

妖精停下阴风,来到山谷里,摇身一变,变成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少女,左手提着一个青陶瓦罐,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直奔唐僧而来。

唐僧见了,叫道:“八戒、沙僧,悟空刚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边不是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说:“师父,你和沙僧在这儿坐着,等老猪过去看看。”那呆子放下钉耙,整整衣衫,摇摇摆摆,装出一副斯文模样,正对面迎上那女子。八戒见这女子生得俊俏,不由得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你往哪里去?手里提着的是什么东西?”那女子连声答应:“长老,我这瓦罐里装的是香米饭,绿瓷瓶里装的是炒面筋。特地到这里不为别的缘故,是因为我发了心愿要布施斋饭。”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通过对八戒行为举止的描写,再次描绘出他好色俗气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巧妙用语】

八戒听得这话满心欢喜,跌跌绊绊跑回来,报知唐僧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叫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到哪里摘桃儿玩耍去了。何况桃子吃多了,胃也有些冒酸水。你看,那个人不就是来向我们布施斋饭的?”

唐僧不信:“你这个呆子只会胡说!我们走了这半天,连个人影也不曾见着一个,哪有布施斋饭的?”八戒说:“师父,睁眼看啊,这不就到你面前了。”

唐僧抬头一看,面前果然站着那女子。他连忙跳起身来,双掌合十,放在胸前行礼。一边说:“女施主,你家在什么地方居住?是什么样的人家?有什么心愿,到这荒山野岭布施斋饭?”明明是个妖精,唐僧是个凡人,因此却不认得。

那妖精见唐僧问她来历,就立刻编了一套谎话,花言巧语,哄骗唐僧:“师父,这地方叫做白虎岭。我家就住在正西边的山脚下。我父母在家里,念经拜佛,最爱行善事。这四方远近的僧人,都受过我家的布施。我父母原来膝下无儿,还是佛祖有灵,菩萨保佑,生了奴家,想要许配他人,又怕老了身边无人服侍,便让奴家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唐僧听后说道:“女菩萨,你这就不对了。你既有父母在堂,又给你招了女婿,有什么心愿,叫你丈夫还,也就是了。怎么自己一个人在这荒山行走,连个侍女随从也没有?这就有些不守妇道了。”

学习·借鉴

阅读能力点

img6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唐僧骨子里的腐朽封建意识,语言切合人物品性。【语言描写】

那女子笑吟吟的,柔声说道:“师父,我丈夫在北边的山谷里,带着几个做工的锄田,这是奴家做的午饭,送给他们吃的。因为家里没人使唤,父母又年老,因此亲自来送。正遇着三位远道而来,想着父母好行善事,所以将这饭拿来布施。如果不嫌弃,就请吃了吧。”

唐僧说:“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马上就回来。我不敢吃你的饭,要是和尚我吃了你给你丈夫做的饭,你丈夫知道了骂你,却不是连贫僧也有罪过?”

那女子见唐僧不肯吃,又满面春风,拿话来劝:“师父啊,我父母好善,还不算什么。我丈夫更是个善人,一生最爱干的就是修桥补路,敬老济贫,他要是听说这饭是给师父吃了,不但不会怪罪,还会高兴哩。”

说来说去,唐僧还是不肯吃。这可把在一旁的八戒气坏了。那呆子撅着嘴,口中埋怨道:“天下有无数和尚,都不像我们这个老和尚这样不会做事。现成的饭,三份儿,他倒不吃,要等那猴子回来,分作四份儿再吃。”他不容分说,一嘴把那瓦罐拱倒,就要动口。

这时悟空从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踏云回来了。他睁开火眼金睛,仔细观看,认得眼前这女子是个妖精。放下手中的钵盂,抽出铁棒,当头就打。吓得那唐僧慌忙用手扯住,说:“悟空,你这是要打谁?”悟空说:“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不是好人,她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

唐僧不信,说:“你这猴头,以前也还有些眼力,今天怎么胡说八道?这女菩萨有善心,拿饭来给我们吃,你倒说她是个妖精!”悟空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妖精!当年老孙在水帘洞做妖怪,想吃人肉了,就是这样,要么变作金银,要么变作美女。有人贪心被我迷住,我就引他去山洞里吃了他。师父,我若来迟一步,你必定要遭她毒手!”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一个“不容分说”生动地刻画出八戒迫不及待、贪吃的性格特点。【巧妙用语】

唐僧哪里肯信,只是一口咬定那女子是个好人。悟空说:“师父,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见她容貌俊俏,必然动了凡心。真要是这样,就叫八戒砍几棵树,沙僧拾些草,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床铺,你与她结成夫妻,我们大家散了,不是方便得多?何必跋山涉水,取什么经?”唐僧原本耳朵软,哪里吃得消悟空这样说,羞得从光头到耳后根都通红通红。

唐僧不再说话,悟空急性子又发作起来,举起铁棒,照妖怪劈头盖脸打下来。这妖怪有些手段,使一个“解尸法”,看见悟空棍子打到,她的真身化一阵阴风,预先走了,却把一个假尸首留在地上。

唐僧见了,吓得战战兢兢,口中念道:“这猴子真是无礼!不听教诲,无故伤人性命!”悟空说:“师父莫怪,你先看看这罐子里是什么东西?”沙僧扶着师父,上前一看,哪里是什么香米饭,原来是一罐子长尾巴蛆虫,绿瓷瓶里也不是什么面筋,只有几个青蛙、癞蛤蟆,满地乱跳。唐僧刚有几分相信,八戒又在一旁煽风点火,挑唆道:“师父,这个女子是这儿的农妇,因为送饭去田里,正巧遇见我们,怎么能冤枉她是个妖怪?哥哥的棍子重,走过来打她一下试试,哪知就打死了。他怕你念那紧箍儿咒,所以使个小法术,变出这些东西来骗你哩。”

唐僧果然信了这呆子的挑唆,手中拈诀,口里念咒。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这段话写出了悟空的尖酸刻薄,使故事冲突加剧,为后面被赶回花果山埋下又一层伏笔。同时也体现出悟空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的性格。【构思精巧】

阅读能力点

这段话通过对唐僧心理变化和八戒言语的描写,刻画出唐僧耳朵软,不辨是非及八戒好搬弄是非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悟空大叫道:“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好说。”唐僧说:“有什么话好说!出家人时时要与人行方便,处处要心存善念,你怎么步步行凶!你无故杀人,取经又有什么用?你回去吧。”悟空说:“师父,你叫我回哪里去?”唐僧说:“我不要你做徒弟了。”悟空说:“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去不得西天。”唐僧说:“生死有命。我命中注定该被哪个妖精蒸了煮了,你哪里救得了?你快回去吧!”

悟空说:“师父,我回去也可以,只是还没有报你的大恩哩。”唐僧说:“我对你有什么恩情?”悟空听见唐僧问这话,连忙跪下叩头,说:“老孙当年大闹天宫,犯下天条,被压在两界山下,幸亏师父救我脱身。假如我不保你上西天,不是显得我知恩不报,遭人耻笑?”

那唐僧原本心肠软,他见悟空哀求,便也回心转意了,说:“既然这样,先饶了你这一次。下次再也不可这般无礼。再要作恶,我把这咒语翻来覆去念上二十遍!”悟空说:“念上三十遍也由你,我一定再也不打人了。”这才扶唐僧上马,又把摘来的桃子献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充饥。

再说那妖精逃了性命,升上云端,在那里咬牙切齿,心中恨透了悟空:“早就听说他手段了得,果然名不虚传。那唐僧眼看要上我的当了,他只要低头闻一闻我送的饭,我就一把抓住他,他不就归我享用了?不料被这猴子撞破,还险些儿被他打了一棒。不行,不能饶了唐三藏!我再下去戏他一戏。”

那妖精按落阴云,停在前面山坡上,摇身一变,变成个老妇人,年满八十,两鬓如银,满脸皱纹,手拄着一根弯头拐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失色:“师父!不好了!那老妈妈来找人了!”唐僧说:“找什么人?”八戒说:“师兄杀死的,必定是她女儿,这个准保是老娘来找女儿了。”悟空说:“兄弟不要胡说!那女子最多十八岁,这老妇少说也有八十了,难道六十多岁的人还生孩子?等老孙过去细看一看。”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扶”、“献”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悟空虽然受到冤屈,但仍不失对师父的敬重。【巧妙用语】

悟空迈开大步,走上近前观看,一眼就认出她是个妖精。不容分说,举棒子当头就打。那妖怪见棍子打到,依然使个法儿,真身出窍,化一阵阴风去了,又留下一个假尸首倒在路边。唐僧一见,惊得摔下马来,倒在路上,再不多说,把紧箍儿咒翻来覆去念了有二十遍,可怜把个悟空的头,勒得像个细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在地上衰求道:“师父别念了!有什么话好好说吧!”

唐僧说:“哪里还有什么话说!我时时劝告你,出家人要慈悲为怀,你怎么到处行凶,杀了一个,又杀一个,到底想要怎样?”悟空说:“她是妖精。”唐僧说:“你这猴子胡说!哪有这许多妖怪!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说:“师父又叫我回去?回去也就回去吧。只有一件事难办。”唐僧问:“你有什么难办之事?”八戒在一旁插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几年和尚,难道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裹里的什么旧衣服、破帽子,分两件给他吧。”

悟空听了,气得暴跳如雷:“你这个长嘴的呆子!老孙皈依佛心,没有一丝嫉妒之心、贪财之意,哪是要分什么行李?”唐僧问:“你既没有嫉妒贪财的心思,为什么不走?”悟空道:“不瞒师父,老孙五百年前,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大展宏图,收服七十二洞妖魔,手下有四万七千喽啰。那时,我头戴紫金冠,身披黄金甲,足蹬步云履,手持金箍棒,那是何等的威风气派!自从削了头发,作了和尚,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头上,若是回去,怎么有脸见故乡人?师父当真不要我了,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还了给你,戴在别人头上,我就心满意足了。也算我跟你一场。难道师父这点情意都没有?”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用“像个细腰儿葫芦”来形容悟空这时的头,可见悟空受到极大的痛苦,从侧面表现出唐僧不识妖怪,对悟空的不满极深。【运用修辞】

唐僧听了大惊:“悟空,菩萨只教了我‘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儿咒’。”悟空说:“要没有‘松箍儿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可奈何:“你先起来,我再饶你一次,下次万万不可行凶了!”悟空千恩万谢,说:“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扶师父上马,开路前进。

再说那妖精,真身跳在半空,心中钦佩悟空:“好个猴王,真是有眼力!我这般变化,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们去得好快,过了这座山,往西走四十里,就不是我的地界了。若是被别处的妖怪捉了去,岂不遭人笑话?我再下去戏他一戏!”

好个妖怪,又落到山坡底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白发黑须,左手拄着龙头拐杖,右手掐着一串念珠,口中不住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唐僧在马上看见,心中欢喜:“西方真是福地!你看那老公公,路都走不动,还在念经哩。”八戒却说:“师父,你先别忙夸奖。那个老头儿正是个祸根呢!”唐僧说:“怎么是祸根?”八戒说:“师兄杀了他女儿,又杀了他婆子。这个老头儿正是来找妻子女儿的。我们要是被他撞上,师父啊,我们几个都要问罪。那时候,这猴儿使个法术逃跑了,却不害了我们几个?”

阅读能力点

通过对妖怪的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出悟空的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侧面描写】

学习·借鉴

悟空听见,心里烦躁:“这个呆子,只会胡说,别吓着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子藏在身上,走上前去,对着那怪物叫一声:“老先生,你到哪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看了人,以为孙大圣也是个等闲之辈,就回答道:“长老啊!我老汉世代居住在这儿,一生积德好善,念经拜佛。命中无儿,只有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女儿送饭去田地,不见她回去,想来多半是被老虎吃了。我那老妻出来寻找,许多时候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看看,要真是丢了性命,也没办法,只能收拾她们的尸骨,回去好好安葬。”悟空冷笑了几声:“你这话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我老孙。我认得你是个妖怪!”妖怪一时间吓得哑口无言。悟空拿起棒来,刚要打下去,心中又思忖道:“打了他,师父又要念那咒语了。”又想:“不打死他,那妖怪拣个空儿提了师父去,又要费心费力去救他……还是应该打!就是一棍子打死了他,师父要念咒语,凭着我口舌伶俐,花言巧语,哄他一哄,恐怕也就过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悟空眼疾手快,双手高举金箍棒,奋力劈下,那妖怪来不及逃走,果然被这一棍断绝了性命。

那唐僧在马上见了,又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八戒在旁边又笑着说:“好个行者!发疯了!只走了半天路程,倒打死了三个人!”唐僧刚要念那咒语,悟空忙跑到马前,叫到:“师父,莫念!莫念!你先看一看他的模样。”唐僧一看,原来却是一堆白骨。

阅读能力点

通过对悟空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悟空将斩妖除魔视为己任,也从侧面烘托出唐僧颠倒是非不辨忠奸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学习·借鉴

唐僧骇然,问道:“悟空,这个人刚死,怎么就变成一堆白骨?”悟空说:“她本是个白骨精,在这儿做害人的勾当,被我打死,她就现了原形。你去看看,她那脊梁上还有一行字‘白骨夫人’。”

唐僧听了,倒也有几分相信。谁知那八戒又在一旁挑拨生事,嚷嚷着:“师父,他出手重,棍子硬,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咒儿,故意变化出这模样,哄骗你哩。”唐僧果然耳朵软,又信了他的。张口又念起咒来。悟空禁不得疼痛,跪在路边,只叫:“别念!别念!师父,饶了我吧!”唐僧说:“猴头!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好没人检举。要到了城市里,你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闯下大祸,叫我怎么脱身?”

悟空哭丧着脸说:“师父,你错怪我了。这家伙分明是个妖魔,果真有心害你。我打死她,帮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倒信那呆子八戒的冷言冷语,几次要赶我走。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还要不走,显得我下流无耻,死皮赖脸。好!我走!我走!——我走倒也就走了,只怕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狂妄无礼了!看起来,只有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大圣一听唐僧说这话,止不住伤心,对唐僧说:“苦啊!你刚出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了两界山,你救我出来,拜你为师。自此后,我穿山越岭,擒妖除怪,收八戒,得沙僧。跟随你吃尽了千辛万苦。今天你心里糊涂,不明真相,只要赶我回去,这才真是过河拆桥哩!算了!算了!我走吧,只是多了个紧箍咒!”唐僧说:“我再不念了。”悟空说:“这倒难说,若你真到了十分危难之处,不能脱身,八戒、沙僧救不了你。那时候,你想起我来,忍不住又要念起那咒,就是隔了十万八千里,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以后还要回来,倒不如现在不走。”

学习·借鉴

阅读能力点

通过此段对话描写,唐僧、悟空、八戒三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各自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巧用对比】

唐僧听他言语,越发恼怒,滚鞍下马,叫沙僧从包袱里取出纸笔,从山涧里取些水,在石头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给悟空说:“猴头!拿着这个,作个凭证!我再不要你做‘徒弟’!今后再要见你,我就堕下地狱,不得超生!”

悟空接了贬书,心里一凉,说:“师父,不用发誓,老孙走了。”他将贬书折了,留在袖子里,又磨着唐僧:“师父,我也跟了你一场,又得了菩萨指教,今天半途而废,是我的晦气。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过身子,再不理睬,口中喃喃自语:“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这坏人的礼。”悟空见他不理,又使个法术,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成三个悟空,连自己在内,一共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左右躲不脱,终于受了悟空一拜。

大圣跳起,收了毫毛,又回头吩咐沙僧:“贤弟,你是个老实人,却要防着八戒胡言乱语,路上更要小心。倘若真有妖精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那些妖怪听见我的名号,就不敢伤害师父。”唐僧在一旁说:“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恶人的名字,你回去吧。”那悟空见唐僧几次三番,不肯回心转意,无可奈何走了。

你看他忍气吞声,辞了师父,独自凄凄惨惨,回那花果山水帘洞。路过东海,听见水声喧哗,又不禁想起唐僧,止不住落下泪来,在那里停云留步,感叹不已。悟空一纵身,跳过了汪洋大海,到了花果山。定睛一看,花果山一片荒凉,树木焦枯,花草全无。悟空见此情景,正在悲伤,忽听得草丛里响了一声,跳出七八个小猴,拥上前来,围住叩头,高叫道:“大圣爷爷!今天回来了!”

学习·借鉴

写作借鉴点

一个“磨”字写尽了悟空不忍离开师父,充分表现了人物有情有义的美德。【巧妙用语】

悟空听小猴讲了半天,才知道自从自己被天兵天将捉去,二郎神就把这山点了火,群猴被烧死大半。剩下的没了果子吃,又走了一半。这几年,一帮猎户带着弓箭鹰犬,成天在山上骚扰,猴儿们又死伤了一半。现在,这花果山老的小的总共只剩下千把只猴子了。

正说着,四个猴将军迎出洞来,悟空把唐僧不识贤愚,写了贬书,逐他回来的事说了。众猴拍手大笑道:“好!好!做什么和尚,不如回家来,领着我们玩耍几年吧。”又叫安排酒宴,与大圣接风。悟空道:“先慢些饮酒。我问你们,那些打猎的人,几天来山上一趟?”小猴们说:“大圣,不分什么时候,他们成天里在这儿闹。”悟空说:“他们今天怎么不来?”猴子们说:“眼看着就来了。”悟空吩咐:“小的们,都出去把山上烧焦的碎石头搬过来堆上,或三十个一堆,或五六十个一堆,堆好了,我有用处。”那些小猴,果然一窝蜂搬了许多石头堆好。悟空看了,说:“小的们,都躲进洞内去,让老孙作法。”

这时,只听山南边冬冬鼓响,铛铛锣鸣,来了一帮打猎的,扛枪拿刀,架鹰牵犬,浩浩荡荡涌上来,不下一千余人。悟空看了,心中大怒,手中捻诀,口中念念有词,“呼”地吹出一口气去,平地上刮起一阵狂风,将那些碎石头刮到半空,乘风乱飞乱舞,把那千余人马打得血肉模糊、尸首遍山。

学习·借鉴

阅读能力点

通过对花果山荒凉景象的描写,烘托出悟空此时的凄凉心境。【环境描写】

悟空鼓掌大笑:“痛快!痛快!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受了他许多闲气,打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天刚回到家,就结果了这许多猎户的性命。”

悟空在水帘洞前竖起一面大旗,上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十四个字。他面子又大,本事又高,到四海龙王那里,借些甘露仙水,把山洗绿了,带领小猴,栽花种果,积草屯粮,花果山渐渐恢复旧日气象。从此,悟空在花果山安居乐业,逍遥自在,又做起他的齐天大圣来。

学习·借鉴

阅读能力点

这段话描写了悟空对猎户的惩罚,可见悟空法力高强,从侧面流露出悟空被师父逐走后苦闷的心情。【侧面描写】